菜心言 · · 阅读 420

风流~明白的活着 之一

风流——明白的活着【之一】:一部最具预测潜力顿悟潜力表述潜力的人类智慧经典。

传统文化的返璞归真;误入歧途的灵魂救赎;纵横人生的智慧宝典;大彻大悟的超越时空!

想做风流人物吗?不读本书?您将错过一次宝贵的选择机遇!

金山解密人类文化经典系列——“简单”。

我的写作“宣言”:写这部书,我的目的很简单,旨在颠覆现今人类对传统价值的错误观念,还原传统文化本色,像孔子所言要“正名”。

如今被修正、颠覆、歪曲的“概念”“理念”可谓比比皆是,像“道德”一词,最早的内涵是“人类和平共处”。

正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方为“大德之为”!而今道德已完全被世俗化、庸俗化甚至低俗化,以至把“男女关系”也列入道德的范畴。

而男欢女爱那是人之天性,乱搞男女关系是违法乱纪,和道德无缘。

概念混乱是非就混淆,所以当务之急是“正名”,名正才言顺啊。

我体验到“上帝”握手写作的感觉啦,上帝握金山的手,在还原人类传统文化本色。

启示录:让人类不要在错误的理念中陷得太深走得太远……

言为心声!现代社会由于文言文的断弃,使语言文章的表述方式也走到了“尽头”,语言枯燥、文章失色、作品索然无味。

“问渠怎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寻回中国书面语言文化的根脉精髓,就要恢复文言文!

要说表述人类思想,没有比文言文更加细腻、贴切、到位、酣畅淋漓的,是当今世界任何一种书面语言文字都无法媲美的,“白话文”反倒滞后桎梏了人类思想情感的深度和丰富。

如今的学问为嘛都成鸡肋?

因为白话文表情达意的局限性只有恢复文言文,才能达到读者欣赏与作者自我欣赏的互动。

尤其文言文适宜朗读的特点,更使这一语言表达形式达到了声情并茂“信、达、雅”出神入化的优美境界。

中国的许多好玩意儿都是我们自己丢弃的,在文化上盲目追求西方,尤其是追求美国的结果,是邯郸学步、舍本逐末、误入歧途。

为何孔子成“圣人”?

因为孔子的文化是原创!而原创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简单”。

老子比孔子长二十岁,孔子曾向老子求教。

至于《周易》作者周文王,就更是孔子的前辈。为何他们都没成圣人?

为何到了汉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因为孔子的学说“简单”,通俗易懂便于普及。

简单通俗就便于流行,按现今的说法,

孔子是文化“通俗唱法”的原创和“大腕儿”,文化的渊源是简单通俗的。

而且,纵观历史,所有能干成大事的人,也多是“简单”的人,或是具备“删繁就简”能力的人。

孔子是“开门办学”的鼻祖,是首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家。

广招弟子门人,因人因材施教,为儒家文化的形成普及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何为“智”?能用语言表述出的方为“智”。

儒家经典《论语》皆为简单对话,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易于传诵,“简单”,就是儒家文化的“创新”和“大智慧”,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

所以孔子的学说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即使秦始皇焚书坑儒,儒生们仅凭记忆就能还原儒家文化的“全貌”。

能用语言讲述知识为“智”,上升为“智”的语言,就不是单一的讲述概念啦。

口才不是无休止的喋喋不休,有时口才比的是“口讷”。

祸患皆从口中出,是非皆因巧弄舌。

这就是“沉默是金”“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道理,也是道家的“无声”即为“有声”,“有声”反为“无声”的奥妙所在!

战争不仅是舞刀弄棒,冷战也是战,中国画的空白之处都是表情达意、咏物言志的。

何为愚?把话都埋在心里谓愚。圣人所倡“敏于行讷于言”不是不让说话,是不让说废话!

不具备口若悬河超凡的语言表达能力,奥巴马能当选美国总统吗?

中国古代圣贤追求的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论语》就是教人们说话的,何谓《论语》?

论语言表达的艺术!看来古今人类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想的说不出来,说的写不出来……总之,就是一个词不达意啊!

一部《论语》可以看出,孔子为开启人们自闭压抑的心智,可谓殚精竭虑费尽心血。

教育的贵族化不是孔子的初衷,它是后来封建统治者为奉行“愚民”统治强加给传统文化的。

现今许多所谓现代的东西古已有之只是今天的标准定位更低于古代而已。

象“职称”、“人气”等等,春秋以前就有啦,而且比现今公正、科学、规范,所以那会儿评定的职称、人气含金量高,可以万古流芳。

不象现今,有些活动所谓的人气,纯属注水肉啊:假名字、假脸、假唱、假小子、伪娘……胡蹦乱跳“安能辨其是雄雌”?连性别都搞不清啦!

总之,是一水儿的假啊!多是活动没结束,就属工商局重点查处对象啦。

而古代则不然,职称、人气的含金量之所以高,是因为评委都是“人民群众”。

周幽王的“职称”是“天子”,“人气”是负数,所以周幽王闹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孔子的“职称”是“圣人”。

人气指数“满天星”,知名度最高。

由于孔子在教育领域所作出的特殊贡献,他还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万世师表”,时至今日其后人还分享着这一“光荣称号”!

圣人的高瞻远瞩,也源自于他们的“替天行道”。

故此,圣人们才能始终站在“巨人”的肩上,守候在“天堂“的门前。

而一些心术不正的小人的鼠目寸光,也源自他们受邪恶的引诱,离“天堂”的大门越来越远,在滑向地狱的深渊!

那个年代的机会均等,“职称”和“人气”并不挂钩。

象孔子一介布衣,通过自身努力,照样可以成为明星大腕儿。所以才激励着孟子等后起之秀跃跃欲试,步入“通俗唱法”的行列。

可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绝非出自孔子治国安邦的理念,因为孔子是讲“仁爱”的。

这里还需澄清的一点,孔子的“通俗”绝非现今的“庸俗”“低俗”,孔子是讲品位的,提倡“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当然,孔子的价值观,也是被历代统治者认可的。

有意思的是儒家的“对既定秩序的认可”,和西方的“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的理念可谓不谋而合!

可见东西方圣贤大师真是惺惺相惜,思想理念也是殊途同归!

“儒家”精髓可用八个字来概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一理论旨在,建立一种存在的秩序和证明这一秩序的合理,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家庭伦理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王朝建立后需要这种稳定,所以就建立中国封建秩序而言,

孔子应当是首功。

后来的以“论证、诠释”(“程朱理学”等)儒家经典为主,即被修正以后的“儒家文化”,就非孔子的初衷啦,因为孔子是奉行“事在人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法则的!

朝代的频繁更迭,统治者急功近利需要现成的统治理论和学说。

于是众多封建文人就投其所好旧瓶装新酒,对儒家学说采取了拿来主义、修正主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一直沿用“暴力模式”下的改朝换代,而非“思想”改良的水到渠成。

故其每每要推翻一个王朝时,首倡者便要“反孔”,旨在证明这一秩序的不合理性。

而新王朝建立以后又急需稳定,可一种思想理论学说又非一日能建成。

于是历代帝王便采用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拿来主义政策,权利到手便又“尊孔”,用孔子的这颇为系统的实用主义学说来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即“认定”这种新的封建秩序的合理性。

久而久之,人们也就情不自禁忽略了其内容,更在乎“儒家”这一名气和形式。

儒家也成了一个任人梳理的“小姑娘”,头型的变化完全取决于那持梳者。

也就是说,久而久之“儒家”已成为一个幌子,解释的权利在统治者。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旨在强调“秩序”和“尊卑”。

这一概括、通俗、简单的特点,正适于封建愚民政策的急功近利,也成了中国顺民的一种传统价值观,即使到和平年月里也没人提出质疑。

长者们还将其作为一种“自悟”的认识财富,由家庭承传。长此以往,它就变成一种令人不容质疑的潜意识甚至无意识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成也孔丘,“败”也孔丘。

赢得天下要靠武力整齐划一,稳定天下就得靠孔子,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由《圣经》上看,就连上帝也晓得这种“等级划分”的巨大威力,故此才用语言、贫富、种族、肤色等多种方式,把人类社会隔离的支离破碎。

孔子的“秩序”和“尊卑”,正适应了帝王稳定的需要。应当说,中国的封建秩序能延续几千年,与“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就终止中国的思想史发展而言,

“孔子”又是“含冤”的第一号“罪魁”。

之所以说含冤,因为后续的儒家,早已被修正的面目全非。

哲学思想的家庭承传。

在我国,“哲学”是由家庭自觉或不自觉的来承传的,因为在教育贵族化的封建社会,平民孕育点哲理感悟都是经过几代人零零碎碎积累起来的,所以便格外珍惜,往往是作为一种“私人智慧财产”传递给下一代。

要让其轻易放弃这种认识的财富,同让其放弃自己的“传家宝贝”一样困难,甚至更难一些。

因为中国的“儒学”经两千年的锤炼,已变得特别实用。

象一粒寻找幸福的“仙丹”,又象一味摆脱痛苦的“妙药”,无时不在影响着百姓的行为规范。

想让百姓们强行“断奶”,无异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阿信》这部片子,描述了当年日本人和传统“断奶”的痛苦涅槃经历,是麦克阿瑟用枪强制日本人观念“杂交”,强行“移植”给日本人一个“洋乳房”,关键是,也只有作为第三者的麦克阿瑟才能理性的完成这次手术,他是强行把美国人的“洋乳房”“栽植”到日本人“胸脯”上的。

彻底根除了“三聚氰胺”的源头。

使日本人的“制奶功能”从根上改变啦。

尽管日本人有“武士道自残”的勇气,可要让日本人自行了断也指定很难下得去手。

即使下手也“医不自治”,也只能是把张三的乳房换到李四身上,功能没变。

如同传宗接代靠的是“龟头”,多余的“包皮”得统统割掉;思考问题靠的是“人头”多余的“头发”得剃光【主指:“附会”的学问!】,因为“头发长见识短”!

象《红楼梦》里喜欢上贾宝玉的平民丫头妙玉,一旦剃度便满脑门子智慧迸发出来,还上榜金陵十三钗。

古代《三十六计》是干嘛的?让人们用智慧“洗脑”的!

现今“鹦鹉学舌”“坑蒙拐骗”“人云亦云”“模仿克隆”之风大行其道,没文化太可怕啦,只能跟人腚后头模仿!

像如今以“80后”“90后”自诩的年青一代哪里晓得,这些所谓分类都是商人们玩儿的把戏,商人把年龄分段对立,旨在让年青一代重复消费

二次“敛财”!“80后”喜欢吃馒头,我们“90后”就不吃馒头改吃汉堡。

其实都一样都是面做的,且都是熟食,谁都不是狼心狗肺,“口感”能差哪儿去?

可商人们制造这些概念和概念的对立,就可以造成无数次的重复消费。

“80后”“90”后,包括所谓的“新新人类”,他们越当真、越自我、越另类、越较劲、越对立……,商人们就越高兴,越纵容由着他们挥霍的性子张扬。

反正一帮败家的花的都是他们自己父母的辛苦钱,

商人们是挣钱,又不是搞慈善傻小子们堕落倾家荡产和商人们没关系!

如今商人的忽悠都是海归们舶来的洋忽悠,“90后”若不标新立异吃汉堡,那谁还认识“麦当劳”“肯德基”啊?

一准儿会像“80后”土包子,真把“麦当劳”当“麦当娜”她妹妹啦!

其实,中国人不适合吃“洋食儿”。

因为中国人的肠子比老外多了一米,那些洋饭的高热量中国人没糟践一点全搁肚里啦。

所以“一夜之间”中国人个头没怎么见长,“肚子”倒大起来啦。

据说“二战”后的日本人平均身高已超过中国,这是1964年日本人举办东京奥运会受启发,开始注重少年儿童营养配餐的结果。

再说“三十六计”说了归齐就一计:无中生有!若再加一计就是瞒天过海,也叫先斩后奏,不过这计得走仕途的人才用的上!

因为“伴君如伴虎”。

想在皇上手下干成点事真比登天还难!

你只有瞒天过海拎着脑袋赌一把,成为皇上“坐享其成”的既成事实,或许才会被认可。

其实即使皇上受益,功臣们也多落个鸟尽弓毁兔死狗烹的下场。

所以,聪明人智者要的是做主子的奴才,而不是求主子赐予“功名”,功高盖主大不幸,这个一般人尤其是“深陷其中者”是悟不到的。

任何时候功劳功名都是主子的,奴才们能捞个安全告老还乡结局的,都是祖上烧了高香啦!

所以,我才说“三十六计”真正适用老百姓的就一计:“无中生有”。

《三十六计》原著就是三十六个成语,圣贤思路不复杂!

如今的“三十六计”越编越厚,已经被伪文人们祸害的面目全非啦!

所以,我“解密”传统文化所奉行的宗旨就是——“简单”

如今真正的学问,不是教授如何教的问题,而是聪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学会选择和识别真伪,你就成功了一半儿!

最近有位讲国学的台湾学者在电视上热得烫手,他给大学生讲,四年大学首要学会自律!

我就不赞成这个观点,我认为中国大学生四年大学恰恰是要学会释放!

学生们自小学到中学都被束缚在“自律”“他律”之中,到大学还“自律”?那就无异于作茧自缚啦!

现今“文化传播”似乎存有问题。

学子们十年寒窗考入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居然是学习大学这些课程有嘛用的疑问,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嘛?

其实同学们的这种“功利心态”起小就由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耳濡目染”铸就啦。

我斗胆做个预测,过不了几年,大学就是随便进出,估计上大学的人会更加理性,就是说会更少,除非专业更新,象“升官发财”、“一夜风流”、“桃花运”、“赵本山”、“张艺谋”等这类“立竿见影”的专业,亦或还能有人争着报考。

如今大学老师讲台都上的不自信,因为有本事评上正高的“学界名流”压根儿不屑于给本校学生开课。

喝粉笔末的差事,都是些入仕无门正高又整不上没出息的倒霉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