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心言 · · 阅读 424

成全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成全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门口开了家便利店,一时间顾客盈门。

因为这个地角太缺少商店了,说明这家店主是很有眼光的。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光顾的人开始少了。

其实我是较早退出这一消费群体的人,因为你真正到这家店消费起来,感到它确实不便利。

我的退出,是源自他们始终不渝的奉行断货的原则。

开业那会儿,他们有一种山楂片,量多价格还适中,当然和超市比还是贵了一半。

即使这样,我还是经常购买,因为便利。

然而买过两三回之后就断货啦,只剩比它再贵一倍的品种了。

于是我又开始消费它的热蒸包,尽管比市场的贵一些,还是花钱买方便吧。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四个品种回回都不全,而且没有的偏偏是你要买的品种。或者你买三个,他只有两个,缺货断货已成了这家便利店的常态。

今天我突然发现,所有的包子都是在对面冰柜里取来的。那口锅只起加热作用,服务员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把四个品种补齐。

然而他们宁可选择让顾客等十分钟,等他们把包子加热,也绝不肯方便顾客让顾客轻易买到。

可就是这十分钟,使这家店大量顾客都流失了。

和我一起购物的朋友,是一家洋快餐店的经理。

他说:断货在我们那里属于失职、“罪过”。

一次有个顾客买了有纪念品的套餐,恰巧纪念品发完啦。我是从别的店调借来的,也绝不允许断货。

与国外的许多商店相比,中国商店的硬件丝毫不差。

有些其奢侈铺张程度,要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差距就在软件管理上,管理能力太差。

这不在什么MBA,完全出于一种责任心。有些服务行业从上到下缺乏的,恰恰是一种可贵的服务精神。

竞争争得是什么?争得是软件!是管理,是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

现今我们银行的管理就特别荒唐,找上门来存款的客户,让人家排队叫号。

经理级的人物功夫都花在拉存款上,甚至对朋友都靠模糊利率概念,骗取存款。

有个朋友听同学说他的银行利率高,于是把自己存款都取出来找同学了。

这会他同学才告他实情,高利率是企业行为。

利益共享的同时,风险也得共担,所以不如把钱放银行更保险。

这位冤大头已经把钱拿来了,因为不到期还损失了很多利率,这会儿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其实这才是他同学的真实目的,他已经用这种方法骗了很多朋友了。

所以这个月他的业绩很高,每来一个上当受骗的朋友,他首先从脑子里过一遍自己的利率。

这就是所谓的白领,干的就是这类下做事。

这使我想起美国花旗银行发生的一件事:

有位客户想兑换一张新版的百元美钞,说是用来祝贺朋友孩子的生日。接待他的,是一位新来的实习生。

根据银行的规定,他完全可以对这一要求婉言拒绝,可小伙子没这么做。

他让客户稍座,飞跑去隔壁银行兑换了一张新版百元美钞。而且沿途花了几美分,在一家礼品店,把百元美钞装在一礼品盒里。

顾客非常满意!

第二天有一客户找上门来,在这家银行开了个六千万美金的户头。

原来那个兑换纸币的人,是美国一家大集团的董事长。

因为这个老板,把小伙子的素质和服务,和这家银行的管理水平联系在一起啦,所以他对这家银行也充满信心。

自然小伙子不但被银行录用,而且因为工作出色,不久又被升职。

小伙子初衷毫无功利,完全出于成全顾客的一个不经意的服务细节,成全了银行也成全了自己!